網頁文章 javax.portlet.title.56

 

現代人若遇到想了解的事,常常會到Google上搜尋資料,Google搜尋引擎也成為工作和生活中必備的工具,其實Google有不少「隱藏版搜尋規則」,可以讓你查詢資料時事半功倍,下面就分享了其中幾個搜尋小撇步,只要熟悉其中用法,人人都能成為搜尋達人!

查詢特定詞彙
如果想要查詢特定詞彙的資料,可以直接在Google關鍵字上加引號,例如「"三人成虎"」(不包含「」,下同),這樣Google顯示的結果,只會針對該特定詞彙而不會分開。

善用減法
若只想搜尋某特定訊息,只要用1個減號「–」,就可以把不想要的特定資料刪除,例如「蘋果–日報」,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此功能對中文字串的處理較不理想,有時可能還是會跑出不想要的資料。

搜尋特定網站的資料
若你只想在某個特定網站搜尋資料,只要在Google搜尋欄內加入「site:該網址」即可,例如想在TVBS新聞網尋找有關川普的訊息,只要輸入「川普 site:https://news.tvbs.com.tw/」即可。

搜尋特定檔案格式
寫論文或報告時,常需要搜尋pdf格式的文件,這時只要在Google關鍵字後面輸入「filetype:ppt」,例如「企業管理 filetype:pdf」,就只會跳出pdf格式的檔案。

善用萬用字元
如果想搜尋1句話或是1個成語,卻突然忘記其中幾個字,這時在詞組中忘記的預留位置的地方加上「*」,就可以代替打不出來的字,例如搜尋「欲**縱」時,會出現「欲擒故縱」。

向上溝通應用4C守則,讓主管更信任 向上溝通應用4C守則,讓主管更信任

 在職場與上司相處不好可能會影響你的情緒,表現甚至是升遷機會.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和上司有代溝,無法有效溝通,或是覺得主管對你不太放心,這時,你可以試試以下步驟:Clarity,Communication,Comprtence,Consistency,讓主管看見你的能力,也更信任你.

1. Clarity: 清楚了解要求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不只適用於競爭對手,同時也是與上司相處的首要步驟.想與上司相處更順利?首先是[釐清要求],了解上司的需求與目標.

聰明的部屬會先仔細了解上司的需求,再開始著手完成任務!當上司知道部屬懂他的要求時,會更放心的將任務分配給你.任何任務開始之前, 記得,先確認主管要什麼,再著手進行,才能真正的對症下藥,達到預期的目標.

2. Communication: 量身訂做溝通方法

了解上司的要求後,第二步是雙向溝通.,良好的溝通技巧建立於信任上,聰明的部屬會將他們聽到上司所說的敘述重述一便,並且透過提問釐清心中不確定的細節,意見不同的地方,雙方各自表達想法,討論確定細節後並達成共識.或者心中若有任何的想法都應該即時提出,而非任務開始進行時才抱怨,或者是私底下更改做法,如此一來,之前所溝通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此外.每位職員也需要了解自己的上司期望著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包括溝通的管道,溝通頻率.對於不同的上司,各自量身訂做的溝通方式會更加適合.

3. Competence: 讓主管知道你的能力

第三步是讓上司知道你有能力將任務完成,並且能做到很好.可藉由主動回報成果讓上司知道你的實力,也讓他放心.上司有許多事情需要完成,也需要面對各式的部屬,當上司知道你能夠自動自發做的很好時,他就把心力放在別處.相信一個部屬是上司的決定,當部屬能夠做好任務時,這就是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4. Consistency: 持之以恆,長久保持水準

把事情做好會被感謝,長期把事情做好則是被欣賞.部屬表現得好對上司來說也會帶來榮耀,讓每次的工作任務都達到相同的水準的秘訣就是[持續保持溝通].不論案子的大小,在每次著手進行前都保持相同的溝通SOP,大案子開始之前仔仔細細地與上司溝通,小案子也該如此.不論是[了解上司需求],[雙方意見交流]到[展現你的競爭力]都是每次溝通該做到的事情.

長期穩定表現的人,更能夠得到上司真正尊重與肯定,更有機會獲得升遷.

 

 

不管你要不要換工作,永遠都要騎驢找馬 不管你要不要換工作,永遠都要騎驢找馬

 

一位中年女性,年近五十大關,離開傳統產業,待業半年之後,要開始求職,才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的自信,擔心年華老去、價值不再,比社會新鮮人還張惶失措,但是她想盡辦法,透過各種人脈,終於脫穎而出。
在這一段求職過程中,她最重要的一個體悟居然是這句話:
「不管你要不要換工作,永遠都要騎驢找馬!」
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在找工作
黛兒是專做國際市場的業務主管,但為企業二代的精神狀況不穩,在忍耐多年之後,真的受不了,感覺到連自己都要生病了,不得已在今年初遞上辭呈走人,離開十五年的老東家,也離開高薪的工作。
暫別職場之後,黛兒想要稍做休息,第一件事是報名健身課,請教練一對一指導,找回昔日的健康。雖然對自己的健身成效頗為滿意,但是半年之後,黛兒開始感到慌張,畢竟逼近五十大關,來到一個「被選擇」的年紀,必須抓緊時間,快快重新出發,不能再「無所事事」下去。

黛兒懂得求助,首先她找上我的忘年之交AY(李益恭老師)懇談,AY在外商擁有四十年的人資主管資歷,現年70歲的他熱心助人,經常幫我的粉絲做免費諮詢。AY不僅喚醒黛兒的危機感,還叮嚀她: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現在要做的事,趕緊讓『全世界』知道你要找工作!」(AY再三認真的強調「全世界」三個字,意思是親朋好友同學一個都別漏掉)
黛兒乖乖聽進AY的勸告,馬上著手撰寫履歷自傳、求職計畫,還傳給我看,謙虛地請教還需要修改之處。有一次我下班,在捷運站搭手扶梯往上時,她正好往下,隔空跟我興奮地大揮手叫:「我才去面試結束。」

永遠要在轉職的路上

一個月剛過,黛兒馬上找到一家經營十年的新創公司(比起她原來的傳產老東家,真的很年輕),要將醫療生技產品推廣到全世界的通路,這正是黛兒熟悉的市場,無疑地可以大展身手,有一番表現。於是我問她這個月的求職心得,黛兒說:
「不管年紀多大,我永遠都要在轉職找機會的路上。」
黛兒的口才好,一張口都是金句名言,你瞧,多漂亮的一句話,其實就是我不斷跟她耳提面命的,永遠要騎驢找馬,在最有身價時求職,不要等到失業時才來找工作,最好一年投遞履歷一次,測試自己在就業市場的行情,提高危機意識,也升高警覺性。對此,黛兒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騎驢找馬,妙極了!
「就像是在平衡桿的兩頭來回跑,一個不小心就會摔下來,非常危險!所以必須一直提高警覺,努力維持平衡,這就是競爭力!」
再來,黛兒在求職過程中,發現一旦待業超過五個月,企業就會疑心很重,問東問西,深怕是否隱藏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健康不佳、能力不足、人際有問題等。可是這就是就業市場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求職腳步必須加快,一旦超過五個月,後面會越來越困難,時間因素的風險也必須納入管理。
黛兒說,這次的求職經驗,讓她深深明白人脈的重要,因此以後不管是否換工作,她會不斷積極擴充人脈、廣結善緣,像漁夫一樣把網子對著大海撒開,觸角往外延伸,拓展人際世界。

三個求職的啟示

這份工作除了用到黛兒先前的經驗,讓她感到有所發揮之外,最令她開心的竟然是可以彈性上班,每週一與四下午兩點,黛兒就可以下班去上健身課,做目前最癡迷的健身,不致中斷她的健身計畫。
這就是特權!有實力的人,永遠有特權。保有特權,也會讓有實力的人更願意全力以赴。所以年近五十,還是可以很有市場價值,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不過,黛兒仍然特別說明:「健身之後,活力滿滿,我還是會回家繼續努力工作。」
感受到黛兒的興奮了嗎?謝謝她給我們三個啟示:

1永遠要騎驢找馬

在最有身價時求職,不要等到失業時才來找工作,所以最好一年投遞履歷一次,測試自己在就業市場的行情,提高危機意識,也升高警覺性。

2告訴全世界你在求職

不要害羞、不怕丟臉,站到世界的中心呼喊:「我要找工作了!」能想得到的親朋好友,一一通知,一一拜託,一一給予履歷,請他們轉傳,機會通常都藏在人際關係一兩層之外的弱連結。

3態度保持開放

不要設限,對所有機會都說yes,都去談談看,有談就有機會。而且要把握時間,不要蹉跎 ,否則歲月不饒人,招來企業的懷疑。

能解決問題的人 能解決問題的人

在快速變動的數位世界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沒有人經營的市場空間,碰巧一個知名的國外同業也看好這個市場,於是我們倆一拍即合,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進軍這個市場。

只可惜經營了一年之後,我們就發現市場並不如我們想像中樂觀,營業規模極小,公司一直處在虧損的狀況。

就這樣,他開始在原有的資源中,不斷的尋找新的生意可能,也試了幾個不同的專案,終於逐漸找到一些曙光。

 這位主管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過去我曾經派他去整理一些問題單位,他總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而這一次他又發揮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嘗試在黑暗中重新點亮燭光。

在我的經驗中,組織中能解決問題的人才,是稀缺的資源,大多數的人都只是一個工作者,會做事,會做正常的事,會做順境的事,會照現有的組織規章做事,但是一遇到問題,一遇到困難,一遇到逆境,就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不能解決問題的工作者,只會把遇到的問題原封不動的還給公司,期待上層主管來解決。如果遇到不景氣,業績大幅下降,不能解決問題的主管只會告訴公司:因為市場不景氣,如果你問他如何解決?他通常只會說更努力開發,還會說整個團隊都已全力以赴,辛苦異常,可是業績仍然沒有起色。

如果遇到會解決問題的主管,他會想出各種對策,嘗試去縮小業績的降幅,而且他說得出他用了哪些方法,額外爭取到哪些業績,而且能證明市場平均降幅是百分之四十,而經過他們做了那些事之後,公司的業績只降了百分之十五,能解決問題的主管,不見得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他們一定能想出一些方法,解決部分問題,讓問題的傷害減少。

一個好的工作者,一定要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能處理危機,扭轉逆境。而學會解決問題,首先要相信問題一定可以解決,嘗試想盡各種方法找答案,其次要打破既成的工作框架,去做一些承平時期不會做,不可能做的事,總之要想盡辦法做出一些改變,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成功人士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所有的工作者都應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部落格 部落格
品牌行銷好案例!Nike 如何用「有爭議」的廣告,創造價值4000萬美元的曝光?

 

品牌行銷如何有效地詮釋品牌價值,是每個品牌都會面對的挑戰。如能找到對的品牌行銷方法,它可以成為一種商業戰術。Nike 最近在慶祝經典口號「Just do it」30 周年的宣傳中請了前美式足球球星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站台,在宣傳圖卡釋出 24 小時內,網路上討論的熱度帶來價值四千多萬美元的曝光量。

Nike 30周年品牌行銷活動為何引起熱烈討論?

乍看之下,Nike 聘請球星作為代言人的行銷作法似乎相當普通,但行銷活動上線後,美國的社群媒體上爆發出抵制 Nike 的聲浪,網友們剪球衣和燒鞋的影片也在 Twitter 上流傳。造成如此激烈反應的主因是 Nike 此次行銷的主角 ── 卡佩尼克 ── 在兩年前因為聲援黑人運動、捲入抵制美國國歌的爭議,而遭到職業美式足球界處分,同時被美國保守派視為叛國者。

Nike 的舉動無疑地表明了品牌的政治立場,違反了所有行銷大師和書籍的基本原則。然而消息發布當周,Nike 線上銷售數據相較於去年同期,竟然大幅增加了 31%,而股價也創下新高。但這是否代表行銷手法都需要如此激進才能成功?

Nike 這次選擇了具爭議性的人物作為行銷主力,看似只有大型國際品牌才玩得起的豪賭,但事實上這是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

 

我們從品牌的角度來剖析 Nike 這次的品牌行銷策略,整理出此次成功背後的三大重點,來看看未來策畫品牌行銷時該謹記的重要觀念。

1. 經營品牌不能靠「爆紅」!Nike延續品牌精神,有爭議也不怕

Nike 能不斷創造新的商業高峰,並占有「潮牌」地位的原因不單是來自「爆紅」的廣告或行銷活動,而是因為每次 Nike 的大小行銷宣傳內容都具有一致性

從代言人的篩選到廣告標語,Nike 建立了鼓勵人們勇於挑戰自我、克服困難的品牌形象。久而久之,就累積成消費者對於 Nike 的品牌認知,造就了品牌今天擁有的定位和形象。

此次行銷宣傳影片中 Nike 訴說了各地運動好手追夢的催淚故事,並用卡佩尼克本人選擇「正義」而犧牲職涯的形象作為強大的結尾 ──

 

「A dream is only crazy until you do it. Just do it.」

這次的成功基礎建立於 Nike 長年經營、在公司內外推廣的品牌精神,搭上時事的角度,成為了能將品牌精神深植目標消費者心中。

 

只為了「跟風」或提升品牌行銷效益而選擇為火紅議題發聲的品牌行銷策略,很難創造出長遠的效益。如果沒有長期耕耘品牌精神或形象,突然提出與品牌關聯性不大的說詞,很容易就被消費者識破,降低他們對於品牌的信任感。

2. 訴諸「正流行」的理念,吸引認同此價值的人埋單

Nike 擁有世界一流的產品研發團隊,但為何品牌行銷的內容似乎都較著重於宣揚其品牌精神,而不是強調產品的品質和功能?

2018 年全球消費者的研究顯示,有過半的消費者會因爲品牌所代表的社會價值觀而購買或抵制該品牌的產品,相較於 2017 年同期的數據成長了 13%。大陸的受訪者中,有 78% 的人表示品牌的價值觀對於購買決策過程有重大的影響。這代表了只談產品功能和優點的行銷內容已經無法引起大多數消費者的目光,反倒是專注於溝通品牌價值觀的行銷內容,才能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和對於品牌的忠誠度

行銷宣傳中 Nike 用卡佩尼克為自己對「種族正義」的執著作為開端,卡佩尼克因為公開聲援社會運動的議題,而提早結束了職業美式足球的生涯。

「Believe in something. Even if it means sacrifice everything。堅持信念,即便這代表你得犧牲一切。」

 

這次的成功並不只建立於 Nike 運用話題來詮釋「Just Do It」的品牌精神,更反映出 Nike 了解如何巧妙地跟上全球消費行為的改變,引領全球的品牌趨勢。

3. 別怕得罪人!懂得取捨,才能打動目標客群的心

有許多品牌為了迎合大眾的意見和喜好,所有的品牌行銷內容都採取中性的語調和宣傳方式,反而失去了凸顯品牌特色的機會。原本以為使用保持中立、皆大歡喜的策略才能增加行銷成效,但此作法最後成了無法吸引消費者信任和目光的原因。試圖討好所有可能有消費力的人,反而只會創造出模糊不清的品牌形象。如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品牌,便要懂得將品牌「聚焦」在目標客群的喜好和需求身上,用專屬於他們的品牌訴求贏得目標客群的青睞。

Nike 行銷團隊在宣布消息前已預期了此行銷手法會引起保守派的負面聲浪,甚至因此失去部分的顧客群,但團隊很清楚地理解居住在美國城市中、自由派的千禧世代Z 世代,才是 Nike 的行銷團隊的目標消費者,而他們普遍都是非常同情、贊成卡佩尼克的受眾。Nike 當然可以選擇看似完美、眾人愛戴的名人作為代言人,繼續當一個受到各方歡迎的體育品牌,但Nike 也認清了品牌如果要真正打動核心客群,不管會不會得罪到目標群眾以外的人,都需作出較大膽的決定

在網紅當道的時代中,品牌行銷很容易落入「爆紅」的陷阱。為了「爆紅」而投入大量資源,卻沒有想到長期的目標,反而失去了讓消費者深入認識品牌的機會。

引起市場和消費者的目光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贏家必須有長期的眼光。品牌行銷的目的為何?品牌行銷內容是否反映出品牌精神或價值觀?真正了解你的目標客群,並將他們作為品牌行銷企畫的核心考量?利用以上三個重點檢視品牌行銷計畫,創造出深植人心的品牌行銷內容!

Apple、Nike、Uniqlo 都在做!從「阿茲海默症」談品牌經營的祕訣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品牌要贏得注意的難度愈來愈高。即使消費者注意到你的品牌,也很難有機會去複誦、推敲品牌所傳遞的訊息,以至於無法將其儲存在長期記憶之中。而如果無法儲存在長期記憶裡,消費者就無法在日後需要時提取相關訊息。

更令人沮喪的是,好不容易品牌被消費者記住了,偏偏記憶就是會褪色,因此,「被遺忘」幾乎是所有品牌必須面對的課題。

從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獲得強化品牌記憶的啟發

提到遺忘,或許我們可以從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中獲得一些啟發。阿茲海默症的起因,是由於過多的 β 類澱粉蛋白堆積在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處,也就是所謂的突觸。這些突觸是訊息的傳遞和記憶之處。

令人憂心的是,研究顯示一般人從 40 歲開始,大腦即開始累積 β 類澱粉蛋白,經過 15~20 年後,當類澱粉蛋白斑的累積量達到臨界點,將啟動突觸的纖維糾纏,阻斷神經元間訊息的傳遞,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過去幾年,許多科學家致力於藉由藥物、睡眠、運動等方法,來減緩或降低澱粉蛋白的累積量,避免達到臨界點,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近來,神經科學家、也是《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一書作者麗莎.吉諾瓦(Lisa Genova),基於前瞻性的研究結果,提出一個新的觀點:當大腦已經累積了一定量的蛋白,人們還是可以藉由學習新事物來創造或強化新的突觸,亦即增加訊息之間的連結點,來避免遺忘人、事、物。

她也強調,訊息之間的連結點愈豐富,例如文字搭配圖像、聲音、氣味,或是感受到愛、恨、歡喜、恐懼等情緒,愈能鞏固記憶。

一直以來,研究品牌的學者都是借用認知學習中的「連結網路」(associative network)概念,來診斷品牌的競爭狀況,從中找出品牌的優勢。實務操作上,研究者則是可以透過文字探勘技術,整理出「品牌聯想網絡」(brand associative network)。一般而言,網絡中的品牌連結點愈多,代表品牌形象愈豐富、獨特。

可以說,繼認知心理學之後,腦神經科學進一步將「無形的」認知連結網路化為「有形」,明確了品牌連結的豐富度對品牌記憶的重要性。麗莎.吉諾瓦的觀點,則是更確切提供了跨界合作的指引。

跨界合作、創造更多訊息連結,品牌記憶才可以歷久彌新

因此,企業必須創造與用戶持續產生互動的機會,增加不同場景的互動經驗,品牌記憶才可以歷久彌新。

具體做法之一,就是嘗試與不同領域的事物(例如音樂)串連,藉以創造出新的品牌連結,例如 Nike 在 QQ 音樂平台設立 Nike 跑步電台、優衣庫(Uniqlo)與 QQ 音樂合作推出「衣.樂人生」。

透過與音樂平台合作,Nike 和 Uniqlo 的意圖很明顯,都是希望建立品牌和產品以外的連結:Nike 企圖占領人們在跑步時的心智;Uniqlo 則是為 6 種生活場景(包含宅家、運動、娛樂、旅行、校園及商務),各自設計獨有的歌單,讓消費者在任何場景裡,都可以找到一款 Uniqlo 服裝、一首相對應的歌曲。

套用麗莎.吉諾瓦的理論,當 Nike 與球鞋的突觸消失,你就會遺忘它。不過,要是在球鞋之外,你還對 Nike 音樂專區裡的音樂有所認知,還是可以喚起對 Nike 的記憶。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在牽引情緒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情緒連結對記憶提取是有所助益的。

除了跨界音樂,品牌也可以集結多方力量,持續與用戶互動,創造新的體驗。「數位互動平台」(digital interactive platform,簡稱 DIP)的出現,就為品牌提供了與用戶持續互動的經驗。

DIP 意指將用戶、裝置、應用、資料、流程、產品與服務等元素,以數位網路的方式串接起來,創造一個方便用戶在其中持續互動的平台。

 

舉例而言,為了實現「在你手腕上的最佳跑步夥伴」(your running partner)的價值主張,Apple Watch 串連了 Nike+ 以及其他相關的軟硬體、介面、流程、用戶等,即是一種 DIP 的展現。用戶可以在這個平台上下載相關軟體、設定運動計畫、報名路跑活動、購買運動衣物、連結其他裝置⋯⋯完成許多與運動相關的事務。

與上述 Nike 跨足音樂的道理相同,針對 Apple 這個品牌,如果你只有手機的認知,一旦 Apple 和手機之間的突觸消失,你很快就會忘了 Apple。如今,環繞著 Apple Watch 搭建起來的數位互動平台,以及你在這個平台上所產生的手錶、同伴、球鞋、路跑、檢測數據等認知,無論是你看到 Apple Watch 或運動紀錄,和同伴跑步、參加路跑時,都會喚起你對 Apple 的記憶。

顯示 2 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