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部落格 反思部落格
校外參展心得-以台灣玉之名

 校外教學參展心得

以台灣玉之名─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展

時間:2019-09-28 (週六) 2019-12-25 (週三)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第一企劃室

地址:970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

一進展館看見天然美麗的玉石,不禁令人想擁有,剎那間憶起歷史的前世,流傳至今的玉石風華以及浪漫故事傳說,想必這是一次豐富之旅。

創作者發現閃玉(碧玉、白玉)在所有寶玉石中有著最好的韌度。但需在千百個最佳的當中再尋得最頂級的玉質,玉的四大要件溫、潤、堅、密,要同時出現在一塊玉料中。方能傳達作品中的曲境轉折,千縷如絲的線條與痕跡。再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碧玉是單色玉,因單一,所以豐富。能在創作時思緒得到最好的延伸,凝聚作品更多元的生命力。而不讓多重的玉色所限。雖然有些作品的形式風格,不需有很好韌度,但碧玉有著很大塊面。能讓作品得到充份的伸展。碧玉就是有以上這諸多特性。而能讓玉雕藝術形式的發現途中,得到無限的可能。 

 絕處逢生」是我此次參觀特喜歡的作品(如下圖): 

http://hfsjade.tw/wp-content/uploads/catablog/thumbnails/14.%E7%B5%95%E8%99%95%E9%80%A2%E7%94%9F.jpg絕處逢生轟然成廢墟的那一日
痛心卻無聲的那一日
堅韌悄然在裂縫茁壯出綠意
碎石破瓦又成生命養分
長成一棵棵屹立不搖的生命大樹
本次的參訪我感受到創作者,對於藝術的喜愛與熱衷,對理想的堅持、及對生命的尊敬,希望我作事情,也能學習創作者的精神,也謝謝師長及同學們陪伴著一同學習,開闊我的眼光,豐富我的閱歷。             

                                     珠寶四孝    詹益盛

 

走到人生邊上 -作者:楊絳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

107學年度第2學期   

科目:職場倫理個案討論

授課教師:林盛火

期中作業

學生資料

班級:珠寶三孝

姓名:詹益盛

學號:10765517

 

職場倫理個案討論

勵志篇

走到人生邊上

 心得報告:

作者簡介

  楊絳,生於1911年,本名楊季康,小名阿季。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於北京出生,2016年於北京病逝。

出生: 1911 7 17 日,中國北京市

逝世: 2016 5 25 日,中國北京市

職業:作家、翻譯家

配偶: 錢鍾書 (結婚於 1935 年–1998 )

兒女: 錢瑗      : 楊蔭杭  

姑母: 楊蔭榆    小妹: 楊必

獎項:西班牙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1986年)

著作:楊絳著有《風》、《窗簾》、《幹校六記》、《洗澡》、《我們仨》、《雜憶與雜寫》、《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等;劇本《稱心如意》、《弄真成假》;譯著有《堂吉訶德》、《斐多》、《小癩子》等。

天地生人的目的

天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天地生人的目的,該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

                                            人生實苦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濛在煙雨雲霧間。人世間只是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名利場」,或者乾脆就稱「戰場」吧。人生實苦!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惱地度過了一生。貧賤的人,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得操心。富貴的,要運用他們的財富權勢,更得操心。最闒茸無能之輩,也得為生活操心;最當權得勢的人,當然更得操心。

人需要鍛鍊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揉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火裏燒,水裏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籌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須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驗中看到的實情。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剛」;「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都說明以上的道理。

修身之道

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揉,還需鍛煉出純正的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錘打,不能火燒水淬。可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修身,並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

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洩,人就會發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得寬容,允許身心和諧。克制自己,當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節、克制、並疏導。「禮」指合理、合適。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人的感情,都由肉體的欲念而來,需用合理、合適的方法來控制。要求「達天道,順人情。」肉體的基本要求不能壓抑,要給以適度的滿足。這個適度,就是「理」和「宜」。孔子愛音樂,往往「禮樂」二字並用。這就是說,感情當用合適的方法來控制,並由音樂而得到發洩和歡暢。

人必須修身,而修身需用又合適又和悅的方法。

受鍛煉的是靈魂

運動員受訓練,練出了壯健的肌肉筋骨,同時也練出了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意志。肌肉筋骨屬肉體,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意志屬精神,肢體能傷殘,意志卻和生命同存,這是不容質疑的。所以受鍛煉的是肉體,由肉體的媒介,鍛煉出來的是精神。

鍛煉的成績

每個人經過順人情又合理的鍛煉,就能超脫原先的「我」而隨著靈性良心的指導,成為有道德修養的人。但人的劣根性是頑強的。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鍛煉必定留下或多或少的成績。受鍛煉的品質會改好,不受鍛煉而肆欲放縱的,品質就變壞。為善或作惡的程度不同,受鍛煉的程度又不同,靈魂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好或變壞。

人生的價值

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

一般人的信心,時有時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沒經鍛煉,信心是不會堅定的。一輩子鍛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一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活一輩子,鍛煉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獲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李光耀觀天下(第6章新加坡)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
107學年度第一學期   

科目:創業管理

授課教師:林盛火

   期末作業  

學生資料 班級:珠寶三孝

姓名:詹益盛

學號:10765517

 創業管理勵志篇

 

李光耀觀天下(第6章新加坡)

心得報告:

作者簡介

  李光耀Lee Kuan Yew,生於1923年,當時的新加坡是大英帝國的屬地。他成長於日本侵略並把新加坡命名為昭南島的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到劍橋大學深造,並獲法律系雙重一等榮譽學位。
  1959年,他成為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的第一任總理,1965年領導國家走向獨立。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為第一世界國家,並將一個貿易站提升為一個以效率和廉潔治理體系著稱的環球大都市,他被公認是主要推手。在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後,他繼續留在內閣擔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
  李光耀是享譽國際的政治家,他對中國、美國和亞洲的觀點受到全球領導人的尊重和競相徵詢。他是道達爾石油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和摩根大通國際理事會的委員,也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高級顧問。

 

 

 處在十字路口的新加坡

 

一、  政治

自1965年之前的一代人,經過並體會了生活水準怎麼從低點大幅躍升。漸漸的,提升的速度放緩,新一代選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和父母輩或祖父母輩不同的思維方式與權衡標準,及大環境的改變,萬事難料,李光耀先生肯定的說:如果新加坡最終決定走向兩黨制,新加坡將注定平庸,失去光芒。兩黨制最大的問題是,一旦落實,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參選得冒很大風險。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惡毒。如果你才幹超群、事業有成,何必為了參選而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只賭上自己的利益,還會牽連家人。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小國,沒有任和資源,從歷史角度來看,它處在一個多變得地區。這片土地,需要的是一支超凡的領導團隊。現在的新加坡閃亮、整潔、安全、沒有貪污、犯罪率低。夜裡可以在街上散步或慢跑,婦女不會遇襲,警方絕不受賄,意圖行賄的人會被嚴懲。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憑藉一套需要高薪受雇的部長才有辦法構建而成的生態系統。倘若新加坡允許平庸的人來治理,這個國家必定往下沉,淪為一個再平庸不過的城市,化為烏有。

 

二、  人口政策

李光耀先生:如果我現在還主政,我會把嬰兒津貼定為國人平均年薪的一倍,這筆津貼足夠應付孩子從誕生到至少進入小學的開銷。但這會大幅度刺激生育率嗎?並不會。在我看來,即使是巨額的金錢獎勵,對生育率還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我還是會堅持推出風後的嬰兒津貼,為期至少一年,這純粹為了證明我國的低生育率完全不關乎經濟或財務因素,如生活費高漲,或政府沒為家長提供足夠援助等等說法。生育率下降,是因為生活方式與思維觀念已經不一樣了。無論以什麼方式,得出數位都不斷地縮小,生育率都在下降。

移民政策面對三重侷限:

首先,引進外來移民的步伐不應超出政治上所能承受的水準,否則會引起民間反彈,結果得不償失。

其次,就算國人最終願意包容更多外來移民,社會對容納外來移民總還得有個限度。

最後一點是,實踐經驗證實,這些新移民並不會顯著地提高我們的生育率,因為他們也和新加坡人一樣不願意多生育。

要改變這場遊戲規則,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改變觀念,多生兒育女,換一種方式過日子。

 

三、  經濟

新加坡是個非常開放的經濟體。打從新馬分家那一刻起,我們就淪為被切割在外,與腹地斷了扭帶的港城,注定只能藉著與世界各地建立廣泛聯繫才得以生存發展。為了避免依附於任何一股單一的外在勢力,我們只能盡可能多邊押注、分散風險。

為了鞏固勞、資、政三方體系,我們總會委任一位工會領袖入閣。而勞資政三方相互理解體諒的關係一旦動搖,新加坡的處境也必然岌岌可危。勞工受過良好教育並以英文為第一語文、華文為第二語文;法自制度完善,尊重智慧財產權;各個領域都隨時準備引進最新科技;政府清廉且高度透明,並時時創造利於經商的環境,並且我們得時時保持競爭力,靈活且迅速地因應新的實際情況,使絕大多數人又能擁有自己的房子。

我反對過度干預自由市場作業,因為這麼做會扭曲自由市場的潛在誘因與效率,一旦根深蒂固就難以還原。一個例子是,為最低工資設定底限。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自由市場自行運作,達到最理想的經濟產量,政府最後才介入,向富人徵稅,救濟貧困,但避免過度增稅,否則富人會移民。

 

四、  心得結論

新加坡在政治上需要一個超凡的領導團隊,否則會成為一個平庸的城市。在人口政策上嬰兒津貼只是治標,治本的方式是需要改變觀念,多生兒育女,換一種方式過日子。在經濟上讓自由市場自行運作,達到最理想的經濟產量,向富人徵稅,救濟貧困,但須避免過度增稅,否則富人會選擇移民,得不償失。

新加坡的前途就在青年人的抉擇,選擇平庸或卓越都在乎青年人的一念之間。

 

祝福

 

新加坡

 

張忠謀自傳(上冊)讀後心得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

 107學年度第一學期   

科目:創業管理

授課教師:林盛火

  學生資料

班級:珠寶三孝

姓名:詹益盛

學號:10765517

 創業管理勵志篇

張忠謀自傳上冊1931-1964

(下冊尚未出版)

心得報告:

作者簡介:

作者張忠謀1931年生於浙江鄞縣(即寧波)。

1936年(5歲)-1942年(11歲)小學畢業。1936年在南京入小學,小學2年級到5年級入香港培英小學,6年級入香港培正小學。

1943年(12歲)-1945年(14歲)-入重慶沙坪壩南開中學,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1945年(14歲)-1946年(15歲)暫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附中讀書。

1946年(15歲)-1948年(17歲)畢業於上海南洋模範中學。                   

1948年(17歲)-投考交通大學及滬江大學皆榜上有名,決定讀滬江大學,二個多月後,即194812月因內戰離開滬江大學,到香港去。

1949年(18歲)7月從香港飛往美國舊金山。

1949年(18歲)9月入哈佛大學一年級。

1950年(19歲)9月轉學麻省理工學院二年級。

1952年(21歲)9月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學士學位。

1953年(21歲)6月結婚。

1953年(22歲)9月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

1954年(23歲)2月第一次參加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資格考試落榜。

1955年(24歲)2月第二次參加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資格考試落榜。

1955年(24歲)就職西凡尼亞公司半導體部。

1958年(27歲)4月離開西凡尼亞公司另謀他職。

1958年(27歲)5月入德州儀器公司。

1961年(30歲)9月入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班。

1964年(33歲)4月獲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返德州儀器公司服務,同年升任為鍺電晶體部總經理。

1965年後,待續(張忠謀自傳下冊,預計2019年出版)。

 

前言

瑞士心理學醫生創立了分析心理學的卡爾‧榮格闡述二十世紀現代人說,並不是一切生活在現代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現代人。真正的「現代人」寥寥無幾,他們既不站在昨天,也不站在明天,而是站在從昨天到明天的橋樑上,像是站在邊緣,面對荒原,深感無知。張忠謀先生在台灣家喻戶曉,他以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成了一個現代創造者,1954年和1955年兩次博士資格考試落第,承受了很大的打擊,只花了一個星期他就渡過了心理陷阱,一生最大的打擊,變成了一生最大的幸運,這裡畫分出了一種重大觀念差異,確立了他不追慕虛名,不隨波逐流的自主性、實效性理念,從根本上對自己進行了一次重新塑造。

第一章「大時代」中的幼少年

他的成長經歷的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18歲以前,已逃了3次難,住過寧波、南京、廣州、香港、重慶、上海,換了10個學校,學習刻苦自律的生活,受教於南開中學教育的薰陶,深受南開中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影響,允公就是大公無私,允能就是苦幹實幹,張伯苓校長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算不得什麽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養有現代化才能的學生,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而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所謂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之後張忠謀先生又歷經了香港的槍砲,廣州、重慶的轟炸,飽受戰爭的驚嚇,越過了上海至重慶的戰線,闖關車(即闖潼關),冒死橫過戰線,之後又回到上海,在滿天繁星的黃埔江下,眺望如夢如醉的大上海,傾訴黃埔江:我們還能在這裡住多久?不久更嚐到了香港到美國離家去國,不知歸期的悲哀,如張忠謀先生所述:凌空而起,悵然回顧,香港已在雲霧中。香港半年,真如一夢,夢中明知是夢,只覺可笑而已。然而夢後回憶,竟有十分的淒涼味,八時天色漸暗,飛行在雲層之上,四顧茫然,六年前初入南開中學的鄉愁,又驟然來到我心。我從未離家如此之遠,也從未計畫離家如此之久,如今遠涉重洋,要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去,展望前途,渺茫之極,怎不令人傷感呢?無奈的到異國他鄉學習謀生本領,他說:香港以前,我想從商,香港以後,開始一生的科技生涯。香港以前,父母親是我的天地,我事事都依賴他們;香港以後,我發現父母親已不能幫助我,我只能依賴自己了。

第二章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

1949年(18歲)9月入哈佛大學一年級,1949年哈佛大學一年級新生1100餘位,只有2位來自亞洲,另一位是日本人,當時憑著只要努力,就能出頭的理想,突破認知的窠臼,以誠相待,認識了許多很要好的美國朋友,化解種族歧視的恐懼,結交近百個文化不同,背景各異但興趣相似的年輕人,克服英文障礙,竟對英文也產生了喜愛,一有時間就看英文文學、哲學、政治、經濟著作,閱讀之多與廣是前所未有的,英文也漸漸代替中文,成為我內在思想的語言,後經過哈佛依然的訓練,英文已成為主語,並以英文思想表達思考,一年以後和同學、朋友相處,可以說沒有什麼種族、國籍的隔閡了。哈佛的同學優秀和多元化,各各才華洋溢,哈佛的生活也開啟智慧與心靈生活,正如文豪海明威形容巴黎為「可帶走的盛宴」,至此以後,無論我到何處、做何事,我隨身帶著這個「盛宴」,也隨時享受了這「盛宴」給予我的知識、興趣和體會。甚至幾十年後來台灣,即使時地的變遷令人有恍如他世之感,但是這個「盛宴」仍不失其新鮮,彷彿仍置身於豐富多變、精緻迷人的氣氛中。正當我享受「盛宴」的這一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01日成立,國府於12月遷台灣。1950年(19歲)9月到麻省理工學院報到,成為機械系二年級學生,麻省理工自1861年成立以後,即被公認為美國的理工第一學府,進入麻省理工後,我立志在工程上用功,將來預備以工程謀生,對工程下功夫的時間已經到了。當時麻省理工的機械系教授中不乏大師級人物。應用力學有鄧哈圖,流體力學有莎比羅,熱學有基能及凱,材料學有歐羅文及蕭,當時我「身在山中不知山」,並不知道自己處身於一個麻省理工機械系的黃金時代,大師究竟是大師,所有的問題,似乎從來難不倒的;愈是難的問題,愈是他們表現思考方法的機會,聰明的學生也會自其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並在「言教」與「身教」的雙重教育下學習成長。因為麻省理工和哈佛一樣,也都是私立大學,學費和生活費很高,我必須找工作補貼,父親曾叫我學打字:「至少學會一些謀生技能」,在「文字處理機」尚未發明之前,很容易找打字工作,只要在學校佈告板上貼一個廣告,就有人來找你,但那時打字工作比現在辛苦,做副本要用碳質複寫紙,如有錯誤要改,真是大費周章。記得那時每頁(連兩份副本)收費二毛五分,大約需二十分鐘到半小時才能打完。也就是說,兩小時打字所得可以吃一頓飯。大三起,我開始替教授做計算工作。那時基能教授和凱教授正預備出新版的「熱力表」,那是一百多頁密密麻麻的數字,每個數字都要算出來。我就是每天敲機械計算機,算這些數字的學生之一。計算工作的薪水每小時九毛,後來發現這是非常單調重複的工作。後來去找一個教授想獲得他對缺乏經驗的年輕人鼓勵,想不到他聽了我的事後,冷笑了一聲,說:「學術界有兩類工作。一類是需要思想的,另一類似枯燥、單調重複性的。你既沒有資格做第一類,就只能做第二類。」我並沒有得到所期望的慰藉,但卻得到了「社會是冷酷的,自己要爭氣」的教訓。也許這教訓比原來所期望的安慰更有用。工作又做了半年,我已是大四生,並請到一個「研究助理」的空缺。研究助理是學校的正式職位,我的名字也被列在學校的教職員目錄表裡,薪水自每小時一元一毛起,當我離開麻省理工時,我的薪水已被加到一元二毛五,一小時的工作幾乎夠點中國城中等的一道「蝦仁炒蛋」。經濟壓力更使我想盡快畢業,為了趕畢業,自己選擇了一年到頭喘不過氣來的課程,結果是學習、生活品質都受到損害。此所以為大失策也!我在麻省理工五年,在哈佛只一年,但對麻省理工的感情,卻不及對哈佛的感情。自己的錯誤選擇也是一個大原因。1952年(21歲)9月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學士學位。1953年(21歲)6月結婚。1953年(22歲)9月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1954年(23歲)2月第一次參加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資格考試落榜。1955年(24歲)2月第二次參加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資格考試落榜。這是我有生以來最大打擊。站在榜前,呆呆地望著沒有我名字的榜,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滅。十幾年的讀書生涯戛然中斷,下一步做什麼事都還沒有想到,我何以對父母?對我新婚不久的妻?我好幾天都不能正常飲食睡覺。一星期後,我才開始堅強起來,我開始思考我的前途。一、我可以轉學校讀博士,這並不難,以當時麻省理工的地位、水準,我到任何學校都有相當好的機會,但我很快的否決了這條路。二、剩下唯一的選擇就是:找工作。自幼就開始的學生生活至此告一段落。我以感傷心情揮別麻省理工。這座雄踞查裡士河畔,石灰石砌成的莊嚴學府!我對她雖有十分敬,但只有五分愛!我投入了五年的青年時光。他給予我就業的本錢,但當我要求她所能給予的最高學位時,他把手縮回去,她不再理我了。而我還有很長的人生路程要走,讓我昂起頭來,開始走這條路,沒有博士學位,一個陽春工程師,五十年代在美國的中國人,我要開闢出一片我自己的天地。找工作,到哪裡找工作呢?我在學校經過了無數初步面試,獲得了五、六個訪廠再面試的邀請,訪廠面試後,便在家等消息。博士落第後兩個月內,我已接到了四家公司的要聘函,1、工具機廠(月薪380元)。2、金屬與控制公司(月薪420元)。3、福特汽車工司(月薪479元)。4、西凡尼亞公司(月薪480元),是以半導體為材料的電晶體。後來與親人考量幾乎決定去福特汽車工司,只是不大服氣福特與西凡尼亞月薪一元的差異,而且認為可以從福特獲得較高的月薪,就憑了一時的勇氣,我打電話到福特,預備和他們「講價」,後來電話線上的人事經理,是面是我的同一個人,他很冷漠,也很不客氣:「我們不講價還價。公司已決定聘雇你的月薪。你要來就來,不要,就請便。」,因為和福特汽車公司講薪水不成,弄巧成拙,自己有點惱羞成怒,選擇了西凡尼亞公司,竟為我和半導體結下一生的緣。

第三章進入半導體業

1955年(24歲)就職西凡尼亞公司半導體部,幾個月後,觀察銲接器的高溫很可能因此影響電晶體內部的化學結構,我把麻省理工讀過的熱之傳導教科書找出來,約略的估算,發現我的疑慮的對的,作業員用新辦法銲接電晶體,果然良率顯較原來辦法為高。我的上司來看了,生產部經理也來看了,而且還坐下來要我教他新的銲接方法。過了幾天,生產線上全部改用我的辦法。同時,我開始自修半導體。我的課本是夏克雷(電晶體發明人之一,諾貝爾獎得主)的經典作:半導體之電子與洞。對一個初學者,這是一本相當艱深的課本,所幸我的物理根基不錯,而且六年的大學與碩士訓練至少教了我:學東西要徹底了解。所以,我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盡一晚之力,有時只能讀兩頁,但兩個月後,竟已讀懂了全書最重要的部份(不會的就問人)。19582月西凡尼亞公司因營運問題藥裁掉一半左右人員,新總經理告訴我,我的成績不錯,不再被裁之列,但要裁掉我科裡四位工程師中的二位,請我告訴他們。我立刻為被裁的兩位抗議,但太晚了,新總經理早已決定了。告訴他們兩位這個結果,是我有生以來最艱難的工作,兩場會談都在淚水中結束。兩人最後有一句相同的話:「看來熱誠和努力還是不夠的。」青年的天真在一天內消失,而這失去的天真以後再也找不回來。希凡尼亞的快樂時光就此結束。當天我就決定另謀他職。波城附近有好幾家半導體公司,但最吸引我的卻是在德州的德州儀器公司。在此前一年,我在一個學術會議認識了一位德州儀器公司的經理。我打電話給他,當我說明來意後,他熱誠地說:「啊,再好沒有了,我們一直在找向你這樣的人。你下星期就來看我們。要我們替你代訂機票嗎?‧‧‧‧‧‧好,你自己訂票,我們還你錢就是了。訂了機票後,告訴我班次和到達時間,我自己來機場接你,我們會替你訂旅館。」一星期後我就去德州儀器公司面試,一星期後正式邀聘書也來了(月薪670元。三年來我在西凡尼亞的月薪已自原來的480元加到640元)。接到德州儀器公司聘書後,我向西凡尼亞辭職。新總經理又要見我,,希望我留下來。但是這次他太晚了,我已決定了。1958年(27歲)4月我與妻把家具及笨重用具賣掉、送掉。遷移到達拉斯的四天旅程。

第四章初試啼聲-德州儀器公司

1958年(27歲)5月入德州儀器公司,至此進入一個新世界──一個與西凡尼亞截然不同的世界。這個公司年輕、活力充沛,看起來似乎都在40歲以下,我發現,在公司裡,「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須振奮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人人都不怕提意見,建議不一定被採用,即使多次碰壁,他們仍會繼續不斷地表達意見。我另一個觀察心得是員工上下都是對半導體技術的內行人,總經理注重技術,就有上行下效的效果。那時作業員每小時只賺一美元,但他們自視、也確實是團隊的一份子。這種同患難的團隊精神使我感動,但也帶來無比壓力。生產處長呂斯,比我長一歲,很快的成為我的好同事和好友。拿時,我們七十個人每天生產的幾乎都是廢料,但他每星期還要再增加幾個人。我不解,和他爭論。他說,要先雇足作業員,把他們的基本技能訓練好,一旦良率有所突破,我們就會有大量的產品。後來的發展證明他是對的。幾個月後良率突飛猛進,我們已有足夠而且飽受訓練的作業員在生產線上。所以,短短時間內,非但補足了低良率期應繳而未繳的貨,而且也順利地滿足了IBM急遽增加的需求。在德州儀器公司的前半年,根據我鄰居的話,我變成了「瘋狂工作者」。每天早上8時上班,晚上7時回家 吃飯,晚上8時又回廠看夜班的成績,直到午夜第三班開始後才回家。我屬下二位工程師和我相似瘋狂工作。沒有人叫我們這樣工作,都是我們自願,而且認為應該,其他同事工作時間也很長,這就是當時的德州儀器公司。頭幾個星期我們嚴格遵守IBM移轉給我們的製程辦法,更嚴格的遵守每一細節,但良率還是太低了,仍幾乎是零。我開始運用在西凡尼亞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分析辦法,變動製程。漸漸地,我們有良率了。漸漸地,可以說,我們的良率「低而不穩定」,並且加一句:「和IBM的指標線一樣」。終於有一天,我正在和領班談話,忽然聽見二十英尺外的測試員大叫。我和領班立刻趕過去。就在我們趕過去的路上,測試員已站起來手舞足蹈。同線別的作業員也圍聚到測試員身邊。我們猜想必定有好消息。果然,那批產品竟有40%合格,測試員興奮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幾分鐘後,呂斯滿面笑容跑來,他以聽到好消息。在幾分鐘,我的主管也滿面笑容跑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是:「你記不記得這批是怎麼辦的?」我當然記得。非但記得,而且還寄在筆記簿上。那天全天良率25%,比以前任何一天高好幾倍。每個人大概都記得人生最喜悅的時刻,那天,我是二十七年的人生中,最喜悅的一天。這是1958年(27歲)9月,我進德州儀器公司四個月後。那晚我徹夜未眠,一方面是興奮,一方面也畏懼。熟悉半導體的人都知道,半導體良率不是很穩定。有一天達到25%,不見得以後每天能達到25%幸而我們的製程控制相當嚴謹,此後的良率雖有高有低,但一週、一月的平均總在20%以上。幾個月後,我們對設計和製程再做改良,良率又提高幾個百分點。一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持續改良,良率很穩定的在30%以上。聖誕節前幾天,忽然道森要找我。道森是半導體部門執行長,夏伯特以下的第二人,也是我主管的上司。我進了辦公室後,他滿臉笑容說:「你進公司才半年多,已建立大功。我們實在很高興有你。只要用心做,以後前途無可限量,」停頓了一下,「現在我要給你一個驚喜。這是一張一千元支票,是你的花紅」。這真是一個意外驚喜。即使在前幾個月已受到不少上司、客戶的稱讚,我從未想到會有花紅。錢是一件事,一千元在那時不能算少(以四十年來生活指數推算,約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元美金)。但更震撼我的事榮譽,一種被接受、被欣賞的榮譽。我不記得我怎樣回答道森,只記得我的眼眶濕了。現在,無論美國或台灣的工程師,恐怕已很難了解四十年前,我第一次拿花紅的感激心情。因為這四十年來,花紅大幅普遍化;非但現金花紅,股票花紅也大幅普遍化。四十年前的美國,絕大部分工程師只能期待薪津。如果考績好,薪津就多加一點。分紅,我們也聽到過,但這是給公司最高層的主管。而且以現在標準來看,數目很小;大公司的總裁那時每年也只有一、二萬元花紅而已。德儀那時給毛頭小子如我者一千元花紅,實在開風氣之先。更驚天動地的是,我常一起喝咖啡的同事傑克‧基比,他的發明就是積體電路。基比沒有博士學位,但對物理、電子基本原理有徹底的了解,他更是我所認識人中最富有想像力和創業者之一,是愛迪生類型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發明是一分靈感,九分流汗所成」。成」。1961年(30歲)春,我的生涯裡忽然又有了意料之外的發展。總經理召見我,跨了我一番,說我有足夠潛力角逐未來全公司研發副總之職。但是,「你沒有博士學位。我們雖然不在乎,但研發人員會在乎。」他繼續說:「我們決定給你一個從未給過任何人的機會:讓你仍支全薪去讀博士,而且公司負擔一切學雜費。」唯一條件:學成後為公司服務五年。這樣慷慨的給予,怎能拒絕?如果拒絕,難道不被認為沒有志氣?我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六年前中斷的博士夢,現在又有機會圓夢了。神情稍定後,我告訴幾位較熟的同事。他們都贊成我回去讀博士,大半還表示羨慕。唯一的異音來自呂斯-NPN擴散型戰役的戰友。他搖搖頭說:「博士有什麼好讀的。你的前途在管理,不再研究。去讀博士,你將錯過未來幾年的升遷機會」。呂斯知我。但公司給予我的,正如後來美國暢銷小說教父中所謂,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機會」。

第五章重拎書包-史丹福大學

當我的德儀主管要送我讀博士時,他問我想去哪個學校?我毫不遲疑地說:「史丹福。」因為當時史丹福大學是半導體領域的第一學府。幾年在工作中的用功學習加上五個月,每天從早上八時讀書到晚上十一時或十二時,很少休息,也從無週末的密集讀書,總算有了回報-我通過了史丹福的博士考試,終於洗刷麻省理工落第的恥辱。這又是人生中喜悅的一天!放榜當晚,我和妻子、女兒(那時才二歲)到舊金山中國城大吃一頓。女兒見我前半年日夜讀書,少言寡笑,但今晚突然開懷,又吃、又說、又笑,覺得非常奇怪,整頓飯睜大了眼看我。飯後妻女回家,我去橋藝社打了這半年內第一次的橋牌。在半導體領域,史丹福那時首屈一指。我到時,史丹福已網羅好幾位知名半導體專家為教授。林維爾是固體電子研究所所長,專長電晶體電路,以前在貝爾實驗室做研究。皮爾遜是貝爾實驗室的實驗大將。毛爾是貝爾實驗室的理論大將,專長半導體物理。安齊爾來自飛歌研究中心。吉本斯是史丹福土產博士,年紀雖輕,但已漸有名聲。我讀博士期間,又多了幾位名教授。最後一年,諾貝爾得主夏克雷任客座教授。他的經典作半導體之電子與洞是我初入半導體界時的啟蒙大師。毛爾是我的博士指導教授,我的博士論文寫砷化鎵。常有人問我,青年人應該先把所有學位都讀完了,再去做事?還是宣讀了學士碩士,做事幾年,再回學校讀博士或企管碩士?我的答覆是:如果志在教授或研究,應先把學位讀畢才去做事;如果志在企業界,應先做事幾年再回學校。後者的很多好處都是我的親身經驗。我讀博士兩年半間,德州儀器公司有很大的變化,1961年、1962年市場競爭激烈,德儀因此這兩年的營收不增反減,盈餘更受影響1962年的盈餘僅為1960年的六成左右。隨著業務逆轉,人事也更迭頻繁。呂斯對我的警語:「去讀博士,你將錯過不少升遷機會」,看起來相當準確。呂斯自己在這兩年半中升了兩級。我讀畢博士時,他已是掌管半導體部大部份業務的副總裁,夏伯特(前半導體部總經理)已是執行副總裁,掌管前公司業務。我去史丹福的上司已辭職,新的半導體部總經理是道森(就是第一次發給我獎金那位)。2道森在1962年底公司情形最差時臨危受命,經過一年的慘澹經營,1963年的業績開始好轉。當我於1964年春天回公司時,公司業務又快速成長。新升任的長官,尤其道森和呂斯兩位,都為我熟識,而且都很賞是我,所以我人在史丹福,儘管錯過升遷機會,只有很輕微的遺憾。究竟,我充實了自己,應該更能接受較大的責任。我想快快讀完,儘速回到德儀。終於1963年底,毛爾教授對我說論文做得差不多了,可開始寫。我花了以後的三、四個月時間完稿,並通過最後一次口試。19644月,博士學位在握,我告別教授和同學,起曾向達拉斯,回德儀。那時我32歲,已讀了21年書,做了6年事,在美國也已15年。我在西凡尼亞失去青年人特有的天真,但就業經驗使我多一分堅強、多一分智慧。我擁有世界著名學府的最高學位,也受到世界最大半導體公司高級主管的信任和賞識。自加州至達拉斯途中,我抱著滿懷的希望和期待。未來的天地如同德州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無限寬廣。   

 

     張忠謀自傳下冊-待續,

          預計2019年出版。

顯示 4 項結果.
訪客地圖 訪客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