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部落格 反思部落格
你會在心裡和自己對話嗎?心理學家:有時「聆聽內在聲音」,反而害了你

 根據克羅斯的研究,內在聲音跟人們接受的教育、文化有關,在幼兒、童年時期,內在聲音會重複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的指示與教導;隨著人們成長,我們會開始用自己的話語掌控人生,它讓我們變成熟,知道自己的價值與欲望,甚至形塑自我認同。

然而,內在聲音也經常造成負面感受。1996 年,美國神經解剖學家吉爾.泰勒(Jill Taylor)因為一場中風,喪失自我對話的能力,在她完全復原後,寫下那段沒有內在聲音的日子,「我感到與過去的生活脫節,那些過去在腦袋的微小聲音都不見了,當我不再跟泰勒共享經驗、思想和情緒,我還是我嗎?」

 克羅斯認為,喪失跟自我對話的能力,照理來說會讓泰勒非常驚慌。但事實上,那段時間她雖然無法跟自我對話,內在聲音卻也不再發出批評,讓她的精神非常飽滿,「我非常喜歡那個因為受傷而停止絮絮叨叨的大腦。」

低潮時與傷心「離遠點」,用他人眼光來看就沒那麼糟

克羅斯指出,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情況,你的心情不是靠你「做了什麼」定義,而是由「你在想什麼」決定。在面對令人難過、困擾的事情時,人們通常會透過訴說向外求救,但克羅斯表示,跟別人訴說負面情緒,雖然會感到被支持或認同,卻不會讓我們脫離低潮,反而有可能更深陷其中,產生共同反芻(co-rumination)現象。

共同反芻是指過分討論或沉浸在同個問題上,可能會讓焦慮情緒互相傳染。想讓自己脫離低潮,不只需要情感面的慰藉,我們最終還是必須找到面對問題的方法。克羅斯建議,給自己一點「心理距離」,是比較安全的方式。

首先,你可以用轉換視角後的「語言」,給予自己距離。通常我們感到壓力時,如果把自己設想成旁觀者,就比較不會感受到威脅或焦慮。克羅斯發現,用第三人稱來思考或敘事,能讓人暫時跳脫框架,以中立態度面對事情。

再來,給予「時間距離」(temporal distancing)。遇到傷心事時,當下你非常難過,但想像 5 年或 10 年後,你還會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嗎?如果把眼光放在更長遠的未來,面對任何事都能更有餘裕。

最後是「視覺距離法」,這與第三人稱敘事有異曲同工之處,當你回想痛苦的記憶時,不要用自己的視角回憶,而是後退一步,就像在看電影一樣分析事件,你會看得更加清楚,也有機會扭轉內在聲音的口吻。

除了拉開距離,把周遭環境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也是安撫自我的一種方式。國際網壇四大天王之一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曾表示,讓他在比賽中花最大力氣的,是讓腦中的聲音安靜。

在局與局之間的休息,球員可能因為幾分失誤,腦中的內在聲音喋喋不休,指責自己當時該怎麼做才不會失分。

納達爾用了一個安撫自己的特殊方式:每次鏡頭帶到他休息時的畫面,他喝水、擦汗,都會有自己的節奏與模式——他會把寶特瓶的標籤全部面向同個方向,也會把它擺回原本的位置,「讓環境按照我的意思擺放,能使我在比賽中準備就緒。」

學會與自己的內在聲音共處、試著改變環境,會發現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它可以破壞我們的心情,也可以激勵我們完成有意義的事。

 

 (以上文章出自經理人月刊)

不做剪蛹的人
推到 Facebook!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於是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看了很久沒有一點進度,小蝴蝶像是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出來。

於是這個人決定幫牠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盡頭剪開,
蝴蝶就很容易出來了,但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牠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身體會越變越小,但卻沒有發生,小蝴蝶餘生就只能托著肥腫的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永遠也不會飛行。

其實善良的人不瞭解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蝴蝶必需從蛹中掙扎出來,將身體的體液壓進牠的翅膀裏,由過程中預備牠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由於現在少子化的因素,為人父母者莫不期待子女能成龍、成鳳,成了『剪蛹的人』而不自知;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位置,在成長的過程裏不該只是期待結果,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而已,真正該重視的應是”學習動機”和”學習歷程”啟發孩子會思考、會想像,培養有創意的能力才是;也許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跌跌撞撞,但經歷的挫折,又何嘗不是引領未來的成功之鑰?

 

專業、敬業、樂業

就一位優秀的工作者而言,不外乎就是這三因素所構成,而能樂在工作!!!

而三要素之達成是需逐步進行的,所謂萬事起頭難,就第一步『專業』而言,是無法一蹴可璣,非得下番苦心,才能擁有此專業;往往在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沮喪、壓力、鬱悶等,定成為阻撓自已前進的絆腳石,但只要自己能夠『想通,就會成功』。當然在一位成功者身上,必定具備著『專業、敬業、樂業』三要素。

每個人在工作當中,難免都會有低潮或倦怠、不順心的時候;但只要願意每天花點時間來激勵自己及省思冥想,不斷思索願景和未來的策略,自然就能夠『想通』,所以隨時好好檢測自己,認識自己才是成功智者的首要關鍵!
 

我認為的Amazon成功秘訣
從任何的標準去看,今日的 Amazon,都是一家超級成功的企業 — 它的線上書城和其他 B2C 電子商務業務,全球第一,年營業額超過 200 億美金。它的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服務,市占率超過 95%。它的 Kindle 電子書城,年營業額達 55 億美金,獨步全球。它最新推出的 Kindle Fire 多媒體平板,被譽為最有機會挑戰蘋果 iPad 的競爭對手。它的市值近 1,000 億美金,僅次於 Google,是全世界第二值錢的網路公司。 所以為什麼 Amazon 這麼成功?秘密就在創辦人 Jeff Bezos 的這一段話裡面: 1997 年,我們 (上市後) 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 Amazon,我們喜歡做 5-7 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 我們非常的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許多時候,一些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難就難在你不知道它需要多少時間。但你知道如果你有耐心,它必定會發生。電子書一定會發生;IaaS 雲端服務一定會發生。 所以你可以堅持你的信念,只要你想的夠長線,有耐心的話。 沒錯,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鴨子滑水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也不是第一次聊唯有累積沒有奇蹟。但真的能夠花 5-10 年的時間去實現一個願景的人,事實上少之又少。你或許忘了,Steve Jobs 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把 Apple 從谷底翻身。Mark Zuckerberg 也花了六、七年的時間,才讓 Facebook 成為世界第一的網站。
顯示 4 項結果.
訪客地圖 訪客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