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危機的4個管理智慧

 

跨越危機的4個管理智慧

2009年對於管理學界的意義,除了是「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百歲誕辰之外,也是「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逝世20周年紀念。雖然兩人俱已辭世,再無法針對當前的經營環境給予真知灼見,但其實他們在過往的著作中,都曾對於不景氣提供建議。

不景氣,企業也許會想:「只要縮著身子,等待風暴過去就好了。」但是,很可能等到風暴過去,一個倖存者也不剩。

杜拉克認為,「等待」並非面對不景氣的最好方法,不景氣之際,首要之務是賦予員工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即使這看起來無法與企業的業績回升畫上等號,但不景氣卻是企業磨練人才的最佳時機。如果企業只是一味等待景氣回春,能力極佳的人才,可能因此而離開,造成企業無法達到業績回升與繼續成長的目標。

而松下幸之助不僅是舉世聞名的經營者(Panasonic集團創辦人),也是傳遞淑世理念的思想家,與克服危機對策的警世家。松下在1946年創立PHP(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研究所,以民間智庫的立場,研究如何讓社會透過富裕更趨和平與快樂的實際做法。1979年投入私人資金70億日圓設立松下政經塾,培育新世代的領導者,讓日本能夠持續走向更好的未來。

如果你聽了太多「不景氣是百年難得的機會」,也許可以聽聽看「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對於不景氣的解讀。

1.不景氣,更好
景氣好,也好;不景氣,更好,」松下認為,對經營者而言,並沒有所謂的景氣好或不景氣——景氣好的時候,可以加速發展的腳步;一旦大環境不景氣,則可以放慢發展的腳步。因此,根本沒有所謂的景氣或不景氣之別。

「趁著這個機會,可以做一些平常很難做到的事情。」例如,不景氣時放慢腳步,可以環視前後左右,是否有在景氣時發展過快而忽略的缺陷或缺點,並加以改進;也可以將訂單減少而多出的工時,用於貫徹員工教育或在職訓練;或是在商品滯銷時,將銷售重點放在景氣時很難顧及的「售後服務」,並設法做到極致的程度。

因此,松下幸之助認為「不景氣更好」。他認為,不景氣時能夠門庭若市的店面,通常是平常就很重視讀書進修的店主,因為他們長久以來為了讓顧客多買一些商品,不論是對於商品、售後服務或店員的接待應對,都非常重視改進,所以即使不景氣,顧客還是一樣光臨消費,一點也不受景氣影響。

2.赤字,才是企業的罪惡
你是否曾經被「企業不應獲利太多」這句話誤導?甚至,仇視獲利過多的企業?松下認為,「赤字才是企業的罪惡。」

對企業來說,賺錢與否是確保適當利潤的指標,如果無法確認企業能夠賺錢,這種企業其實沒有資格再繼續對社會有所貢獻,也無法發揮企業原本的使命。例如,企業的赤字一旦沒有改善,企業本身的研究發展與設備投資,都會受到限制,人類生活也無法更加進步;同理,如果企業無法轉虧為盈,國家稅收也會受到影響,連帶造成國家建設無法順利推展。因此,企業必須能夠持續獲利,以回饋國家社會,否則受害者還是企業與國民。

3.信任、委任,而不放任
試想,如果你基於信任某一位部屬,將工作百分之百全權委任給對方,沒想到,對方竟留下棘手的問題讓你收拾善後?而且事後對此也不聞不問?

松下認為,主管要懂得觀察員工的長處,即使員工沒有經驗與實際業績,但只要信任對方具有潛能,賦予最大的信任,將工作委任給對方。

但是,身為經理人也要有「委任而不放任」的覺悟——因為,不論你如何信任部屬,全權委託給對方,最後責任還是在經理人身上。

因此,委任之餘,如果讓對方為所欲為、完全不管控,你就變成不負責任的經理人,這樣一來,無法稱為「委任」,而是「放任」,因此,經理人在授權部屬之時,需要特別注意。

4.立定志向,絕不輕言放棄
你覺得,不論如何努力,總是達不到目標?甚至,諸事不順、想要放棄?
松下認為,不論做什麼事情,很難一開始就很平順,因此,立定志向著手進行之後,絕對不能因為小挫折就輕易放棄。但是,也要注意不偏離原本設定的路徑、不違反自然天理,才能得到最後的成果。

所謂成功,就是持續做到獲得成功為止。堅持到「最後的最後」,絕不放棄,一定可以獲得成果。(資料來源/《完全解讀松下幸之助》,作者/PHP總合研究所,整理/文及元)

下一個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