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 學習心得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目錄

[隱藏]

 

物流管理的定義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基礎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個特點

  (1)以實現客戶滿意為第一目標;

  (2)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

  (3)以信息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物流管理的原則[1]

  (1)在總體上,堅持物流合理化的原則,就是在兼顧成本服務的前提下,對物流系統的構成要素進行調整改進,實現物流系統整體優化。

  (2)在巨集觀上,除了完善支撐要素建設外,還需要政府以及有關專業組織的規劃和指導。

  (3)在微觀上,除了實現供應鏈的整體最優管理目標外,還要實現服務的專業化和增值化。現代物流管理的永恆主題是成本和服務,即在努力削減物流成本的基礎上,努力提升物流增值性服務。

  (4)在服務上,具體表現為7R原則,即適合的質量(Right Quality)、適合的數量(Right Quantity)、適合的時間(Right Time)、適合的地點(Right Place)、優良的印象(Right Impression)、適當的價格(Right Price)和適合的商品(Right Commodity)。即為客戶提供上述7個方面的恰當服務。

物流管理的基本內容[1]

  1.物流作業管理

  物流作業管理是指對物流活動或功能要素的管理,主要包括運輸配送管理、倉儲物料管理包裝管理、裝卸搬運管理、流通加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等。

  2.物流戰略管理

  物流戰略管理(logistics strategy management)是對企業的物流活動實行的總體性管理,是企業制定、實施、控制和評價物流戰略的一系列管理決策與行動,其核心問題是使企業的物流活動與環境相適應,以實現物流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是指有關物流成本方面的一切管理工作的總稱,即對物流成本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控。�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預測物流成本計劃物流成本決策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控制等等。

  4.物流服務管理

  所謂物流服務,是指物流企業或企業的物流部門從處理客戶訂貨開始,直至商品送交客戶過程中,為滿足客戶的要求,有效地完成商品供應、減輕客戶的物流作業負荷,所進行的全部活動。

  5.物流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

  物流組織是指專門從事物流經營和管理活動的組織機構,既包括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和運作部門、企業間的物流聯盟組織,也包括從事物流及其中介服務的部門、企業以及政府物流管理機構。

  6.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用系統的觀點通過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控制與優化,以尋求建立供、產、銷企業以及客戶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最大程度地減少內耗與浪費,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最優化並保證供應鏈成員取得相應的績效和利益,來滿足顧客需求的整個管理過程。

我對補救教育及弱勢教育的看法
推到 Facebook!

今年的弱勢教育研討會主講人鄭勝耀老師的分享很令我很感動,他今年的演講比去年有內容、深度和生命。他以自己的故事為出發點,分享他為何關心並投入弱勢教育,然後提到他們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玩魔數」數位教材和教學研究,最後以Ken Robinson的演講(TED網站的影片)來作為結語,學校教育並非萬能,現在的教育都建立在速食文化上,但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應該從工業模式轉變到農業模式。

我覺得這篇專題最能引起共鳴的是前面他的故事和後面的反思,中間的教材和研究我們只要用理性的腦去思考判斷,但真正能感動人的是那背後的動機~愛。

我在演講後說了兩個心得~聽完鄭老師的演講後,深深被鄭老師的精神感動,我看到「愛是一切的答案」;另外,我覺得是學校的老師比較需要補救教學,這樣能造福更多的孩子。

為了進一步了解國小的補救教育,「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的希望工程,上學期我也有投入國小的英語補救教育。搜尋各縣市補救教學的成果及研究論文,我發現這政策草率、不合理也沒有成效還不敢檢討。政府官員只開政策的支票,不管政策執行的品質。舉例說明:攜手計畫國小「英語補救教學」對象是三~六年級班上英語成績後5%的學童,民國99年9月後郝市長的新政策改為「英語激勵班」,從後5%改為後25%,說如果後廿五%的學童都來上課,預計將有四萬名學童受惠,教育局一年將支應六百萬(含國、英、數三科)。學校支付我ㄧ堂課260元,每班6位~10位學生,一週2堂,共計16周,所以共支付一個激勵班一學期鐘點費就要花費8320元,一年600萬元若全拿來用在「英語激勵班」,只夠支付360班,最多造福3600名學童,如何造福4萬名學生?訪談小學英語老師,他們說這兩個政策一樣,只是比例和名稱不同,經費申請才有,而且過程很麻煩,師資又很難找,學校做這事是吃力不討好。至於我的鐘點費是學期末才拿到,這樣的政策想做出成效…..難哪!

不做剪蛹的人
推到 Facebook!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於是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看了很久沒有一點進度,小蝴蝶像是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出來。

於是這個人決定幫牠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盡頭剪開,
蝴蝶就很容易出來了,但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牠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身體會越變越小,但卻沒有發生,小蝴蝶餘生就只能托著肥腫的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永遠也不會飛行。

其實善良的人不瞭解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蝴蝶必需從蛹中掙扎出來,將身體的體液壓進牠的翅膀裏,由過程中預備牠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由於現在少子化的因素,為人父母者莫不期待子女能成龍、成鳳,成了『剪蛹的人』而不自知;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位置,在成長的過程裏不該只是期待結果,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而已,真正該重視的應是”學習動機”和”學習歷程”啟發孩子會思考、會想像,培養有創意的能力才是;也許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跌跌撞撞,但經歷的挫折,又何嘗不是引領未來的成功之鑰?

 

智力測驗高=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健康、快樂和乖巧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以前我們國中都有能力分班,後來被教育局禁止。有的學校改成設立特殊才藝的班級,所謂的資優班,有的是真的有實質意義,有的只是變相的能力分班而已。有一些父母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到資優班,提早讓孩子學才藝(音樂、舞蹈、繪畫…等),還要練習寫一堆智力測驗的題目。這樣很難看到孩子真正的能力,是真的天賦資優還是被父母應擠進去的?
我的出生序是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幸好不是最笨的,雖然家庭環境一直都沒變(小康近貧),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都是一樣,但從小就和哥哥姊姊不同。他們說我比較聰明喜歡讀書,所以我是全家唯一大學畢業的。所以我相信遺傳對智力的影響,但不是指父母智商高,小孩的智商就會高。
有的特殊孩子無法順利完成智力測驗,有某方面的干擾或限制,但不表示他們的智力比較差。所以有給各種特殊孩子使用的智力測驗嗎?例如妥瑞氏症、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天生我才必有用,雖然他們有某一方面的缺陷,但他們也有可能是某方面的天才。我姊姊說我很聰明,學東西很快,十藝九不精,所以我才能當一位優秀的幼教老師,老師要什麼都懂,但不一定是專家,哈!
 

Blog是寫給自己看,還是寫給別人看
推到 Facebook!

最近在應徵公司員工的時候我開始要求求職者提供ePortfolio或是Blog給我看。最近的畢業生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叫做ePortfolio,所以我退而求其次要他們提供Blog網址給我參考。但我很驚訝每一個應徵者都回答:不願意!我好奇地問了一下原因,答案有三個,一是真的沒有Blog,二是認為自己Blog的內容不適合給"不認識的人"看,三是雖有Blog但都沒在維護。

沒有Blog不是原罪,但是有Blog卻不去經營那就有問題了,網誌搜索引擎Technorati在全球已追蹤了1.12億個Blog,我很好奇在這麼多的Blog中認真寫的又有幾個?依維基百科全書對個人Blog的解釋是:「....個人持續性的日記或評論。它是最傳統常見的網誌。個人網誌作者一般注重網誌的內容,即使他們的網誌從來沒有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閱讀過。網誌經常不只是一個溝通的方法,它們成為了一種反映生活的方法或藝術創作。」如果依維基百科的定義,我們可以幾乎可以確定Blog是寫給自己看的成份居多,但如果依求職市場來看,那你的Blog卻是公司評估你這人才的重要參考指標。為什麼呢?原因就出在應徵者會因為要求得一份好工作呈現出一段30分鐘的「假象」,企圖搏得好感,所以企業在資訊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來應徵員工,導致雙方浪費了許多成本。最近我發現Blog讓我在應徵員工上能有另一個觀察面向,因為自傳履歷的假象讓我在個人Blog中找到了許多的隱藏資訊,畢竟一個人不會為了單一目的(求職就是其中一例)在Blog造假數年以上,因為假面具載久了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所以我現在開始要奉勸現在的高中生及大學生,為了你的將來,一定要好好寫Blog。未來學校也應該開設相關課程教導學生如何經營自己的Blog或是建置自己的ePortfolio,以因應未來出社會的需要。

ePortfolio等不等於履歷?

最近因不景氣造成失業率飆高,當然有些因素是因為公司倒閉或是業務緊縮導致的,但是我認為有一大部份企業卻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我最近在應徵人的時候發現好的人才依舊搶手,不先「下訂」往往就是被其它人訂走,所以求職市場也出現了M型化的問題。
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對於人才的標準應要有所改變,根據美國科曼管理顧問公司(Coleman Management Consultant)的研究,在職場中的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有三大要素,分別是專業、個人形象及能見度。若以影响力來看三者所佔的比重依序為10%、30%及60%,其中又以能見度最為顯著。這代表了什麼意義?我認為這是因為Internet興起之後所產生的巨大變化,一個真正的人才會在某一個領域中被發現,透過的不再是傳統的文宣方式,而是網路所帶來的「媒體性」,低成本又快速的特性讓人可以有一個便宜的舞台展現自己。如果未來我們的下一代不懂得利用這個優勢,將會很快地失去他們的工作及機會。聽說最近教育部已經開始將ePortfolio列入科系的評鑑要項,真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政策,因為這正符合網路的趨勢及全世界的潮流。
我還記得十幾年前,我應徵的時候需要看報紙、寄履歷、等通知,但是現在的人力銀行網站功能齊備,將你輸入的資料數位化之後主動配對,然後你只要在家收email就可以找工作了,從紙本履歷到電子履歷你有什麼改變,其實沒有,因為資料依舊,只是傳遞的方式不同了。求職的速度變快了,但是求職競爭力並沒有提昇,問題出在哪裡?ePortfolio提供了解答!但是問題是ePortfolio與電子履歷是否是同一種東西?這個問題一直瀰漫在校園中,我目前看到許多學校做的ePortfolio都是朝電子履歷的方向在發展,這其實有違ePortfolio的精神,因為求職只是生涯的過程,不是每天都需要做的動作,但是ePortfolio卻是生涯發展重要的工具,有可能會是每天都會上去維護的事。電子履歷有一定的格式是因為要符合求職的需要,讓求才者可以很快瞭解並判斷是否適合。但是ePortfolio卻沒有固定格式的問題,因為著重的是一個人在一件事或是某一段期間的發展歷程,呈現的方式多元(網頁、圖片、影片、聲音),也因為多元的結果,讓人可以更有效地呈現自我,當然我同意某種情況下是可以充當作電子履歷來用,但決不會是主要目的。
到底ePortfolio要不要能匯出成履歷(Resume),這個問題我一直被許多人問,功能面上我的回答始終是,沒辦法!最主要的理由是許多數位化後的資料無法有效列印(如:圖片、網頁、影片),但在實際面上的理由是一個完整的求職履歷應是「電子履歷+ePortfolio」。

顯示 6 項結果.
訪客地圖 訪客地圖